close


-1y4m27d,2013.4.4@國父紀念館-












在寶寶滿一歲半的前後,有的父母會越來越覺得寶寶很「番」。 以前很合作聽話的寶寶,怎麼這會兒變得很有主張、不肯妥協、 凡事要自己來。有時甚至惹得父母火冒三丈,不知如何對付這「 小野蠻人」。 

為什麼寶寶會有這樣的改變呢?若是能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探討, 了解寶寶在這時期的成長,父母就不難依照寶寶的改變, 對他做適度的管教,而且也能有效的化解親子間的衝突與對立呢! 

小小孩為什麼不聽話? 

首先,從生理發展上來看,孩子的大肌肉動作發展神速,能爬能走; 手眼協調也變得更成熟,可以用手去拿許多奇妙的東西; 孩子的智力發展,大多來自於五種感官(聽覺、視覺、嗅覺、 味覺與觸覺)對生活週遭的事物所做的探索與體驗;另外, 語言發展也有顯著的進步,在一到二歲之間, 孩子平均學會說大約三百個字左右。在此時期, 孩子非常渴望累積生活的經驗,所以會變得很好奇。 

孩子的情緒發展,開始進入所謂的獨立期。他會運用在一歲前,與「 照顧者」(如媽媽、祖父母或保姆)所建立的安全感當做根基, 對外界環境加以探索。尋求獨立是在這個時期孩子最重要的使命, 他將日漸察覺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,並且本身擁有相當的動作能力, 他已不再是昔日無助的小嬰兒。更棒的是, 他已經開始發展自我意識,他會偏好去做他喜歡做的事, 對於他不喜歡或厭惡的事就會拒絕,甚至抗爭到底。所以, 父母常會發現孩子在這個年紀,最喜歡說的是「不」。 

這個年紀的孩子的確不好帶。他精力充沛、非常的好奇, 但由於所知有限,還不懂得區分什麼是危險, 一不小心就會狀況百出,甚至是險象環生。有時他也相當固執、 堅持己見,又因為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,常說不清楚他的意思, 加上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又急又氣的情緒, 常可以把照顧他的人弄得筋疲力竭。民間有句俗諺說:「 家有二歲兒,貓狗都嫌。」無獨有偶的是, 美國的父母也戲稱二歲的幼兒是「可怕的二歲兒」( terrible two)。 

當幼兒成為「可怕的二歲兒」時,其實正是訓練他尊重他人、 獨立自重的開始。自立自重的精神應從小培養,而且好的開始, 將會是成功的一半。 

管教孩子的六個方法 

父母要怎樣引導孩子度過這段貓狗都嫌的日子呢? 又應如何管教這個年紀的孩子呢? 

以前的父母常用高壓的方式來帶孩子,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, 就只能聽從父母的話。如果不遵守指示,膽敢反抗或犯錯, 結果往往是挨打。如果你不希望運用高壓的方式來教導孩子, 希望孩子能在民主與尊重的環境中長大,那麼你該怎麼做呢? 

■ 轉移注意力 
當孩子不肯合作時,先轉移他的注意力。 

例如:媽媽要帶孩子出門,孩子不肯。這時媽媽不要跟他爭執, 可以換個方式,告訴他說:「我們再十分鐘就要出門, 你想穿那一件衣服,紅色的、還是藍色的?」利用聲東擊西的方式,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,讓他在另一件事情上能有所選擇, 滿足他行使自主權的慾望。不管孩子選擇穿那一件衣服, 你都可以誇獎他說:「你真會選衣服, 這件衣服穿在你的身上真好看。」 

■ 暫時的隔離 
當孩子製造一個混亂失控的狀況,最有效的方法是將他隔離。 

例如:孩子在大賣場的玩具區看上一個玩具,要求爸媽買給他, 當爸媽拒絕他的要求之後,他便在地上打滾大哭。 很多父母在碰上這種狀況時,常覺得很丟臉, 為了讓孩子能盡快安靜下來,父母就會妥協,滿足孩子的要求。 這是最糟糕的管教方法,一旦父母在這樣的狀況下妥協, 孩子便學到如何「有效」的控制父母、為所欲為。 

換個方式對付這個不講理的小東西吧!爸媽先把他抱離現場, 找一個遠離玩具區的角落,再將他放下來, 保持冷靜的態度和運用平緩的語調, 對他說這種哭鬧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。如果他停止哭鬧, 還可以繼續留在大賣場內;如果要繼續哭鬧,他就得先跟爸爸回家。 

父母一定要說到做到,有的孩子會重覆幾次相似的行為來試探父母, 進而確認他們的反應。父母每次都應以相同的態度來處理, 幾次之後,孩子就會明瞭父母的界限在那裡, 以後就不會再用哭鬧來威脅父母。 

■ 解釋原因 
跟孩子說明,為什麼你會這麼做。 

父母需要依孩子的年齡, 制定一些孩子能力所及的規定以及行為的準則, 並在實施之前先對孩子說明,然後讓他練習實行。例如上述的例子, 爸媽可以告訴孩子,只有在生日或過年時,他可以買一項玩具。 如果以無理取鬧的方式威脅,你們是不會妥協的。還有, 下次在出門前,可先跟孩子約法三章,一方面可以提醒他遵守規定, 另一方面讓孩子在心裡有個準備。 

■ 適時的妥協 
有時父母可以做適度的妥協,讓孩子有所選擇。 

有時讓孩子在一些小地方贏得自主權, 那麼你會更有機會讓孩子聽話、遵守規則。例如: 很多爸媽常為了洗澡一事,跟孩子奮戰。孩子有時賴在浴缸內玩水, 即使水涼了也不肯起來,爸媽常怕孩子因此著涼,心裡又急又氣, 不免跟孩子起爭執。這個時候,爸媽可以用點計謀引導他, 在孩子該起來的前五分鐘,先叫他起來。像是: 

媽媽說:「該起來了。」 
寶寶說:「不要。」 
媽媽說:「你還想再玩一下嗎?」 
寶寶說:「嗯。」 
媽媽說:「那再給玩三分鐘,時間到我再來叫你,就一定要起來囉。 」 
寶寶說:「好。」 

當時間一到時,當孩子真的信守諾言,從浴缸出來。 媽媽不要忘了告訴他說:「你好乖,時間到了就自己起來,好棒喔! 」 

■ 適度的處罰 
適度的處罰是有必要的。 

在平常的日子裡,不要輕易的打孩子, 比較好的處罰方式是剝奪孩子的權力,如禁止玩玩具或看電視等。 像打屁股之類的處罰,最好留到特別嚴重或緊急的狀況下才施行, 例如:孩子突然在停車場內亂跑,這會有生命危險的顧慮, 父母應給他一個嚴厲的警告,並打一下他的屁股。 但千萬要讓孩子知道被處罰的原因,並了解下次遇到相同的狀況, 要如何做才是對的。還有父母務必要記得, 絕不可在盛怒之下打小孩。當人很生氣時,情緒往往容易失控, 這時動手打孩子,有時出手過重,造成孩子受到嚴重的傷害, 將會後悔莫及。 

■ 引導語言表達 
教導孩子利用語言做有效的溝通。 

研究發現孩子的攻擊性與語言能力的好壞相關。 攻擊行為常見於孩子在極度的挫折下、容易訴諸於暴力,例如: 兩個孩子在爭奪玩具時,常伴隨著肢體衝突的現象。 如果父母要求孩子與對方分享玩具,孩子很可能做不到, 因為這個年紀的幼兒,仍是相當的以自我為中心, 還不會替別人著想。比較好的解決方法是,父母可以教孩子說:「 我也很想玩這個玩具,我們可不可以輪流玩?」 

孩子的管教要趁早開始,不要低估孩子的心智能力, 也不要以為二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懂。這麼小的孩子, 不可能只教一次就全懂了,有時一次教不懂,多教幾次就會有成效。 孩子需要在反覆不斷的練習下,才能建立良好的行為模式, 如果父母可以在孩子年幼的時候,就開始利用有效的管教方式, 並且有耐心的教導。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, 自然就會懂得尊重他人,而且能成為自立自重的好青年。 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cia 的頭像
    Lucia

    Quan&Lucia【幸福小套房】

    Luc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